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2017-01-23 上饶站休班团员青年在天桥、楼梯、过道引导旅客换乘。 旅客按下门铃后,沈阳北站的工作人员很快赶来打开大门,并引导他们换乘。 在合肥南站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外国旅客使用智能翻译机进行沟通。 1月13日起,全国进入为期40天的“春运时间”。铁路系统各车站进一步优化乘降组织方案,完善引导和防护措施,升级改造车站爱心服务区,做好相关预案启动、信息发布、后勤保障等各项准备,尽最大努力方便人民群众出行。 想得再周到一些,服务再全面一点,工作再细致一点今年春运,变化的是不断改善的乘车体验,不变的是服务旅客的赤诚之心。 全国铁路加强运输组织,推出便民措施,提升服务水平,努力为旅客打造平安春运、有序春运、温馨春运。 实施车站畅通工程,旅客进出站更便捷。各车站专项整治进出站通道,在重点旅客服务通道设置明显标识,春运高峰期开放全部安检和验证通道。 各车站咨询服务台随时有人在岗,及时满足旅客需求;成立综合流动督导组,为旅客提供流动服务,出行服务更加贴心。 呵护特殊群体,做好老幼病残孕旅客进出站接送和乘车服务,全力满足学生、务工人员购票需求,在各大车站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 最北高铁的安全守望 胡艳波 茫茫白雪笼罩着松嫩平原,蓝顶白墙的岗亭独立在北风中,最北高寒高铁哈齐高铁向远方延伸。 1月15日,气温低至零下20摄氏度,笔者来到哈齐高铁142公里处大庆工务段管辖的55号巡守岗亭。哈齐高铁在这里凌空架起,跨过大庆龙凤湿地自然保护区。这是该段在哈齐高铁设置的92个巡防岗亭中的一个。 11时,高铁护路巡防员赵海涛收拾好行装,带领巡护犬“虎子”开始巡线。雪地里,“虎子”围着他撒欢奔跑,不停地东瞧西嗅。 赵海涛负责哈齐高铁140公里至144公里间防护网、桥墩等高铁基础设施的安全。“3个人倒班,每人在这里坚守48小时,每天巡视4次。”他说,每天5时就要起床,带领“虎子”开始全天的第一次巡视;每次巡视近8公里,全天共行走32公里。2015年哈齐高铁开通至今,他共巡视了5500多公里,相当于从漠河以北的黑龙江江心到南沙群岛南端的曾母暗沙的距离。 巡视的路被厚厚的积雪覆盖,阳光反射后刺得人有些睁不开眼。走在路上要十分小心,稍不留神就会摔倒。寒风吹在脸上,刀割似的疼,赵海涛感觉有点不对劲,拿着手机一照,发现脸已经被冻伤了。他赶紧蹲下来抓起两把雪,在脸上来回搓,直到脸渐渐发热为止。 赵海涛巡视一个往返需要近2个小时。走进岗亭,他开始写巡视日记。不到10平方米的岗亭内,一张床、一张桌、一把椅就占去了很大空间,显得有些拥挤。 一桶方便面,冒出缕缕热气,这是赵海涛的午餐。“这儿吃水困难,有时我就从城里用自行车运点吃的来,平时也得节省着用。”他说,自己每天的伙食很简单,一桶方便面、几个馒头、一点咸菜,都可以作为正餐。 “闲下来时,我就看看业务书,和‘虎子’聊聊天”他一边说,一边展示自己写学习心得的小本子。 暮色降临,赵海涛和“虎子”休整过后,踏着积雪又开始了新一轮巡视 上饶站:引导员接力服务旅客换乘 徐旭辉 站在合福高铁江西上饶站的“空中站台”往下看,沪昆高铁、沪昆铁路与合福高铁呈十字立体相交。作为全国唯一的“骑跨式”高铁站,不到3分钟就有一趟旅客列车从这里开出。 今年春运,上饶站日均接发旅客列车400多趟,高峰期客流可达4万多人次。为方便中转旅客快速换乘,上饶站成立了一支引导员队伍,由休班团员青年组成。他们辗转于旅客中转换乘必经的天桥、楼梯、过道等区域,通过接力引导的方式把中转换乘的旅客快速引导至相应站场。 “当好引导员,腿功必须一流。”27岁的王超说,他一天要站9个小时。王超负责合福高铁与沪昆高铁候车室之间的换乘引导,100步台阶,100余米的距离,路虽不长,但他每天要往返走上百八十趟。 干好引导员还得有好“嘴功”。即使站着不动,嘴也不能闲着:“阿姨,带好孩子别摔着。”“先生,楼梯上去左转,看着引导标识走。”反反复复的提示,王超每天要说上千次。 “引导服务也是一个考验眼力的活儿。”23岁的万鹏飞说,有些旅客羞于问路,这就需要他们“察言观色”,主动上前解决问题。手里拿着票走走停停、左右环顾的旅客,肯定不熟悉路;行色匆匆的旅客,应该是急于赶车,他们都需要引导员帮助。旅客的每一种表情都是万鹏飞引导服务的“密码”。 万鹏飞说:“今年春运,为了引导旅客自主换乘,车站推出了‘赣饶情伴您行’手机微信服务,为旅客提供换乘攻略。”正说着,万鹏飞领着两名年轻旅客走到车站“赣饶情”亲情服务台。只见旅客掏出手机,扫一扫“赣饶情伴您行”二维码,车站内各检票口的路线图、中转换乘等信息便图文并茂地显示出来了。 春运以来,上饶站引导员们已安全引导近2000名旅客换乘。 沈阳北站:可视门铃助换乘“一按”通 焦元 曹哲爽 1月18日9时28分,天津理工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大二学生乔立鹤和同学由辽宁抚顺北乘坐D8148次列车到达沈阳北站1站台。她们顺着站台的高铁便捷换乘地标,反向走到A1检票口门外,并按下了可视门铃。 不一会儿,客运员就前来为她们打开大门,并引导她们换乘到G1206次列车停靠站台。 为保证旅客顺利乘降,该站在客运、售票、安检车间加强了巡检,做到监督使用、离人加锁,防止无票人员经换乘通道进站。 “本来春运就是人挤人,再赶上一出一进、大包小包,换乘确实不易。”该站客运值班员孙业梅说,为方便乘坐高铁动车组列车的旅客中转换乘,沈阳北站经过仔细研究,在全部检票口、检票组及站台休息室等部位安装可视门铃及可视终端,候车大厅值班员手腕上佩戴移动电子设备,能同步获取旅客开门请求。 孙业梅一边展示佩戴在手腕上的类似于电子手表的呼叫接收器,一边说:“只要旅客按动检票口的按钮,这个接收器和服务台、检票组的可视终端便会同时发出提示音,我们会第一时间引导旅客换乘。” “太方便了!”在客运人员引导下完成换乘的乔立鹤兴奋地说,“我按照站台地标引导,在检票口只按了一下按钮,车站台的客运员验票后就带我通过专用通道进入候车室,省去了走地道、出站、进站、安检这些环节,不一会儿就完成了以前半个多小时才能完成的换乘流程。” 合肥南站:智能翻译系统让沟通更有效 特约记者 陆应果 通讯员 苏楠 1月16日上午, 安徽合肥南站明亮雷锋服务台旁,来自美国加州的模特凯特琳娜没想到,她一直很担心的语言沟通问题在智能翻译系统的帮助下,竟然轻松解决。拿到改签的车票后,凯特琳娜不由赞叹道:“Hefei Nan,very good!” 原来,凯特琳娜在合肥完成广告拍摄工作后,准备于16日从合肥南站搭乘G7228到上海虹桥站,再搭飞机回美国。可是赶到车站时,距离发车时间已经很紧张了。看到候车室中间的雷锋服务台后,她主动上前寻求帮助。当服务人员让她对着话筒说话时,她才意识到翻译系统如此智能。 春运期间,合肥南站每日发送旅客6.5万人次,其中持护照乘车的旅客数增长明显,每日约500人。由于铁路车站引导牌等空间有限,只能显示汉语、英语等语种的部分内容,对外籍旅客的服务大多需要靠肢体语言来解决,语言沟通的障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服务质量。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合肥南站在原有人工翻译的基础上,打起“电子翻译”的主意。该站与高校合作,通过研发翻译软件,开发出可通过触摸屏直接沟通的电子翻译系统。该系统除可直译英语、俄语、德语等语种外,还具备翻译藏语、维吾尔语、闽南语、粤语等语言的功能,更好地架起了语言沟通的桥梁。 在电子翻译服务系统前,旅客可在触摸屏上选择自己所说语种,通过连接线连接话筒,只要口述所需服务内容,系统就会以旅客选择的语言进行文字显示和语音回复。车站服务人员也可通过电子翻译服务系统,与旅客进行对话沟通,了解旅客服务需求,及时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