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京报
我国完全掌握自主知识产权;试验时速可达400公里,设计寿命比“和谐号”长10年
昨日,由中国铁路总公司牵头组织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中国标准动车组被命名为“复兴号”。今日,“复兴号”将在京沪高铁首发,分别担当G123次和G124次高速列车。
动车编号融入速度和厂家信息
6月25日,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命名仪式在北京举行。 新华社记者邢广利摄
“‘复兴号’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它的成功研制生产,标志着铁路成套技术装备特别是高速动车组已经走在世界先进前列。”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陆东福在命名仪式上表示,将中国标准动车组命名为“复兴号”,代表着中国铁路在新时代奋勇先行的坚强决心。
据介绍,大众熟悉的高铁CRH(China Railway High-Speed)命名序列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
目前,“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有“CR400AF”和“CR400BF”两种型号。其中,中车四方生产的动车组命名为CR400AF,中车长客生产的动车组被命名为CR400BF。
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新的动车组编制规则,新型自主化动车组均采用“CR”开头的型号,“CR”是中国铁路总公司英文缩写,也是指覆盖不同速度等级的中国标准动车组系列化产品平台。型号中的“400”为速度等级代码,代表该型动车组试验速度可达时速400公里及以上,持续运行时速为350公里;“A”和“B”为企业标识代码,代表生产厂家;“F”为技术类型代码,代表动力分散电动车组,其他还有“J”代表动力集中电力动车组,“N”代表动力集中内燃动车组。
不仅是颜色,从外观到内饰,从车体到性能,与在线运行的动车组相比,“复兴号”都更胜一筹。
“寿命”更长。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在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进一步提高安全冗余等方面加大了创新力度。为适应中国地域广阔、温度横跨正负40℃、长距离、高强度等运行需求,“复兴号”在多种工况下进行了60万公里运用考核,比欧洲标准还要严格。最终,整车性能指标实现较大提升,“复兴号”的设计寿命达到了30年,而“和谐号”是20年。
“身材”更好。标动采用全新低阻力流线型头型和车体平顺化设计,车型看起来线条更优雅,跑起来也更节能。坐过“和谐号”的朋友都会发现,动车组车顶有个“鼓包”,那其实是空调系统。“复兴号”把这个“鼓包”下沉到了车顶下,使列车不仅看起来更美,列车阻力比既有CRH380系列降低7.5%—12.3%,列车在时速350公里下运行,人均百公里能耗也下降约17%。
容量更大。由于列车高度从3700毫米增高到了4050毫米,旅客登车后会感到空间更宽敞了。在断面增加、空间增大的情况下,按时速350公里试验运行,列车运行阻力、车内噪声明显下降,而且座位间距更宽敞。
舒适度更高。“复兴号”空调系统充分考虑减小车外压力波的影响,通过隧道或交会时减小耳部不适感;列车设有多种照明控制模式,可根据旅客需求提供不同的光线环境。此外,为满足移动互联时代的上网需要,车厢内还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
“警惕性”更强。“复兴号”设置智能化感知系统,建立强大的安全监测系统,全车部署了2500余项监测点,比以往监测点最多的车型还多出约500个,能够对走行部状态、轴承温度、冷却系统温度、制动系统状态、客室环境进行全方位实时监测。它可以采集各种车辆状态信息1500余项,为全方位、多维度故障诊断、维修提供支持。
此外,列车出现异常时,可自动报警或预警,并能根据安全策略自动采取限速或停车措施。在车头部增设了由新型材料研发的碰撞吸能装置,在低速运行中出现意外碰撞时,可通过吸能装置变形来吸收碰撞时的能量,提高动车组被动防护能力,保护司乘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