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件地址

联系电话

公司地址

给安全意识上堂“实践课” 杭州市车管局创新管理创优服务对接驾考新规

来源:中国交通新闻网

  10月1日,被誉为“史上最严”的驾考新规——新修订的《机动车驾驶人考试内容与方法》正式实施。据了解,新规实施之后的驾考通过率与此前相比降低较为明显。对此,浙江省杭州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行业协会(简称杭州市驾培协会)副会长王少普表示:“虽然新驾考难度加大,但只要学员按照规定教学内容认真学习,教练按照教学大纲遵章教学,通过率还是可以提高的。”

  据杭州市机动车服务管理局(简称杭州市车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新标准更加重视细节,只要驾培学时、内容及质量过关,再结合新规,基本都能通过考试。除了驾校和驾考学员需要自我调整,杭州市车管局也一直在推出形式各异的驾培管理模式,不断规范驾培行业秩序,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和水平,真正做到让学驾者“学得了车,开得好车”。

  动态人脸识别

  计时作假“无处遁形”

  要想顺利通过新规考试,关键在于教学大纲的有效贯彻落实。但“跑马”计时造假、“串卡”培训、教学离岗、车辆GPS数据造假、车载设备强拆等问题却长期成为阻碍因素。

  尽管杭州市车管局曾在2014年启用升级版计时培训管理系统,实现教练带学员练车的全过程视频管理,然而在实际运用中,上述乱象还是难以彻底禁止。由此,该局开始探索更有效的监管方式,于2016年选取杭州金安、杭州长运两家驾校作为试点,加装了动态人脸识别系统。该系统的红外摄像头及补光灯安装在车内后视镜上,主机安装在车辆中控台,区别于其他各地静态人脸识别系统,该系统能够对学驾行为实施动态监管。

  “考虑到夜训、阴雨天气等光线不足情况下的需要,系统增加了红外补光灯。”杭州市车管局驾培处处长庄新华介绍,“为避开车内安全气囊区域,我们通过定制支架,将培训主机安装在车辆中控区域。”此外,主机上的内置摄像头可实时拍摄并储存视频,为解决纠纷等问题提供证据。

  当学员开始训练时,采集正副驾驶座图像的摄像头不定时抓拍教练和学员的当前人脸动态图像进行身份验证,验证成功后继续计时;如发现一定时间内,无法确认任何一人身份时,经提示继续无法匹配的,则停止计时,确保学员、教练在岗才能计时。“这样便实现了在教练员和学员签到、训练过程中实时抓拍人脸图像,进行身份认证,确保培训过程中学员和教练员均为本人,且实时在岗。”杭州同力驾校副校长周德胜介绍。

  “动态人脸识别计时系统是个综合的系统。”庄新华介绍,除了运用人脸识别技术以外,系统还包括二代身份证计时卡使用、银行第三方支付、手机App应用,驾培监管服务平台建设、学员评价体系建设、培训记录电子签章、电子教学日志、电子围栏技术等内容。

  今年7月,随着杭州九洲驾校、杭州平安驾校等最后一批驾培机构切换上线动态人脸识别计时系统,杭州市全行业开启了学驾培训“刷脸”时代,近8000辆教练车已全线换装。

  “无论使用多么先进的系统,要想有效落实该系统的使用,都离不开管理的配合和完善,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作用。”庄新华说,“为此,我们联合杭州市公安部门开展了规范培训考试专项行动,打击人为故意破坏、干扰培训计时设备系统和考试设备系统,造假培训学时和考试时间等行为。”据悉,今年9月,发生在富阳的杭州市首例涉嫌使用“跑马机”案例被查获,造假人员已被刑拘。

  交通安全现场体验

  养成文明开车习惯

  据王少普介绍,此次出台的新规更加重视细节和文明开车习惯的养成,以往仅仅是扣分项,现在就直接判为考试不通过,比如起步、转向、变更车道等不使用或者错误使用转向灯等。而在杭州,驾照考试除了传统的4个科目外,还增加了一门侧重文明安全驾驶意识培养的特殊“必修课”。

  去年4月1日,杭州市车管局与杭州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杭州市机动车初学(增驾)驾驶人交通安全体验工作的通知》,标志着杭州正式实施机动车初学(增驾)学员交通安全体验工作。其中,杭州市车管局主要负责督促驾驶理论培训机构将交通安全体验列入教学培训计划,并做好相关宣传工作。

  “路面交通安全体验总共有两节课,每节课45分钟,学员可以连续上完,也可以分开上,但必须在科目四考试前完成。”王少普介绍,体验课主要包括学习掌握机动车在路口及斑马线礼让等文明通行常识;熟悉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和交通警察的指挥等道路交通信号;观察机动车行经路口正确的停车、通行操作方法,观察机动车驾驶员不系安全带、使用手机、驾车抽烟、车窗抛物等不文明交通行为;接受交通警察有关行车中的应急处置、安全防范等常识教育。

  据悉,目前杭州市(含三区四县市)共设置了61个岗位为交通安全体验路口(路段),供符合条件的驾驶人预约,全天可满足约1000人参加交通安全体验。“这种现场体验以及角色换位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广大学员更为直观深切地感受交通状况与安全驾驶,也能有效强化机动车初学(增驾)驾驶人交通安全意识和文明交通理念。”庄新华说道,“像最近出台的驾考新规里就增加了很多驾驶安全意识的内容,可以说这是一种趋势。杭州采取的现场体验的方式,相信对学员更好地适应新规也是大有助益的。”

  多种方式评价

  约束教练员

  杭州市车管局高度重视驾培机构和教练员的服务质量,维护广大学驾人的权益,通过多种形式,全方位考察与约束教练员的职业水准和素质。

  据悉,杭州市在去年试点工作基础上,今年全面推进了学员评价工作,并每季度向社会公开发布学员评价情况。学员评价是基于目前已有的计时平台,通过采用“淘宝式”点评方式,即每次培训课后的学员评价(科目二、科目三至少一次)、科目考试后的学员评价、整个学驾过程满意度评价和学员的投诉情况的信息,得到的学员动态评价结果,最高成绩为五星(一星一分)。

  “通过学员评价,行业管理部门、驾培机构和其他学员可以掌握真实、动态的驾培服务质量信息,并根据学员的动态评价结果直接推算出驾培机构的评价结果。该评价结果也将纳入质量信用考核体系。”庄新华介绍。

  此外,杭州市今年实施的机动车驾驶培训行业教练员“黑名单”制度,则为教练员的职业行为加上了第二道锁。王少普告诉记者,对于不规范使用计时培训系统、弄虚作假伪造学时,对学员实施殴打或性骚扰行为等情节严重、行为恶劣的,有醉驾、毒驾或酒后执教等造成严重社会影响、有损行业形象行为的教练员,都将被列入“黑名单”范围。

  对于被列入“黑名单”的教练员,杭州市驾培协会将其通报给各协会片组,并要求各会员单位不得聘用这类人员。“对于已经聘用的,驾培机构应当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我们驾培协会还会将‘黑名单’抄送给市车管局和市公安局交警局,并公布在市驾培协会网站、理论培训报名大厅、公安考场、行业管理部门网站等。”王少普说道,“这样的制度约束,将倒逼教练员在日常教学中规范自己的言行和职业道德。”

  为了适应驾考新规,提升教练员素质、强化教练员技能水平,前不久,2017年度杭州市驾驶理论教学技能竞赛和杭州驾培第十二届技能运动会暨汽车节油大赛成功举办。通过开展理论培训师资技能竞赛、教练员继续教育、全市驾培行业技能运动会、全市驾培机构法人培训等工作,促进学员驾驶技能提升和文明驾驶习惯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