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晚报
近日,成都女司机被暴打事件在网上引发热议。根据网上公布的两段视频,事发前,先是女司机行至一路口时连续变道引起男司机不满,随后两车疑似斗气,相互多次“别”车,一番口角后,男司机对女司机进行了暴打。
两段视频公布后,不少网友谴责男司机的暴力,但更多网友却质疑女司机的不文明驾驶行为。而在山西公安交警网的调查中,近三成网友认为违规变道最容易让自己“路怒”。5月12日,记者驱车前往太原市多条主干道进行体验,发现随意抢道、变道的不文明驾驶行为还不少。
背景
女司机被打谁之过?
5月3日,一段视频在网上疯传。在这段时长35秒的视频中,在成都市娇子立交桥附近,两辆红色小轿车先后停靠在路边,一名男司机从前车上下来,打开另一辆车的车门,将女司机从驾驶座拖出来进行殴打。35秒内,这名男司机4次踢中女司机头部。
视频引发数万网友转发,纷纷谴责男子太过冲动。事发后,男司机因涉嫌寻衅滋事罪被刑事拘留。女司机脸部骨折并带有轻微脑震荡。仅仅过了一天,事情便发生了让人意外的反转。5月4日,成都警方公布了男司机车上的行车记录仪视频,这段5分多钟的视频记录了事发前的经过。
视频显示,男司机张某驾车行驶在靠右的主车道上,女司机卢某的车则在其左侧车道上行驶,在离一出口约五六米处,卢某的车突然打起右转灯,随后向右连续两次变道,从出口驶出。视频中,张某一度紧急刹车,并长时间鸣笛。此后,张某的车也驶入辅路,并追赶上卢某,将卢某的车别到了非机动车道上。
张某继续向前行驶100多米后,卢某超车至张某前方并急刹车,张某立即左转避开。当两车再次并排时,卢某从驾驶室中探出头,向张某喊话。没多久双方的争吵再次展开,随后张某将卢某逼停,接下来发生的便是第一条视频中的一幕。
此时,舆论开始一边倒地偏向起男司机,网友们纷纷谴责女司机的不文明驾驶行为。
体验
一路上五次被“别”
5月12日9时,记者驱车上路进行体验,一路上被“别”了五次。
第一次,记者经过太原市东中环高架由北向南途经府东街出口时,一辆白色面包车直接跨过三个车道冲下了出口。幸好记者前方没有其他车辆,不然后果难料。
第二次,快到东中环南内环高架时,此时记者行驶在最外侧的车道,入口处一辆黑色轿车打算从辅道驶入高架。不过这辆黑色轿车不仅没有打转向,而且丝毫没有减速,记者为了避让这辆车,只能打方向开到了中间的车道上。
第三次,记者驾车从东中环长风街口右转,在辅道上沿最左侧车道行驶时,突然右侧车道一辆大众轿车加速,强行前插进最左侧车道,记者不得不紧急刹车躲避。
第四次,由东向西沿长风街行驶,快到长风街坞城路口时,此时最左侧车道是左转车道,记者行驶在紧邻的直行车道上。已经进入实线车道内,一辆出租车突然加速右转,从左转车道插队进入直行车道内,记者再次减速躲避。
第五次,好容易驶过路口,这次记者行驶到中间的车道。谁知,一辆出站的公交车突然启动,左打方向准备进入机动车道,硬生生把记者的车挤在身后,导致记者不得不跟着左打方向压线避让。
支招
交警教你安全变道
交警告诉记者,变道的正确操作方法可简化为一句口诀:一灯二镜三方向。具体来看,变道时一定要做到下面四点。
首先是变道之前必须打转向灯。变道前的首要动作就是“一灯”,但却被很多驾驶员有意无意地忽略了。在因变道而引发的交通事故中,变道车辆没有打转向灯就突然变道是最主要的祸因。
变道之前,及时打转向灯向其他车辆示意,是驾驶员必须养成的良好习惯,也是一种有素质的行为。记住一点:只要车辆的行驶轨迹发生变化,就要打转向灯示意。
第二是观察前方及侧后方车辆,确保安全车距。打转向灯之后就可以放心变道了吗?当然不是,还有第二步操作—“二镜”,即观察后视镜,判断周边路况是否适合变道。
除了观察后视镜之外,还要快速观察车辆两侧盲区是否有其他车辆接近。在确保周围情况安全后,就可以准备变道了。
此外还要记住一点,变道的前提是不影响其他车辆行驶,自己的变道行为不能造成其他车辆减速避让,这同样也是文明驾驶的表现。
第三步就是缓打方向,迅速变道。也就是刚才提到的“三方向”,即转动方向盘改变车辆的行驶轨迹,进行变道。
变道时犹犹豫豫是很多新手的通病,这样做只会影响自己和他人的行车节奏,反而更危险。因此,在确保安全后,变道时就要果断迅速,变道过程中的车速不应降低,而是要保持匀速稍稍加速。
第四点需要牢记的就是,变道时不要跨越多条车道。在一些多车道的道路上,有一种变道行为看上去很“霸气”:车子从最外侧车道开始变道,然后跨越中间车道,最后斜插进最内侧的快车道。殊不知,这种一次跨越两三条车道的变道行为最容易惹祸。
本报记者 杨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