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连日报
本报记者张丽霞 曲琦 王艺
5月10日傍晚,大连市第十五中学附近的交通事故发生后,受伤孩子的安危牵动着全市人民的心,学校周边交通安全问题成为市民关注重点。据了解,截至记者昨日21时发稿时止,事故中受伤的学生,仍有1名孩子病情危重。本报记者昨日多方调查了解到,目前我市为确保学校道路交通安全畅通,市区各交警大队采取了多种举措,构建交通安全网,营造校园周边良好交通秩序。但在早晚高峰,校园周边仍存在拥堵问题,安全隐患仍在。另有相关人士坦言,我市校园周边偶有车辆间剐蹭情况出现,但发生车辆撞击学生事件,实属罕见。如何确保校园周边安全,不仅需要社会各界献计献策,更需要多方协作配合。
车祸受伤孩子仍有1人病情危重
记者昨日从大医一院获悉,医院收治的伤员中,危重1人,较重伤2人,其余伤员有不同程度的伤情。对于事故中受伤孩子,医院高度重视,全程开通绿色通道,全力积极救治。截至记者昨日21时发稿时,仍有1名孩子病情危重。
昨日上午,记者赶到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楼3楼急诊ICU病房时,家长、老师、警察以及社会爱心人士已经在病房外坚守了整整一夜。记者了解到,伤情最重的孩子目前仍在抢救中,其余受伤孩子分别在神经外科、创伤骨科、重症医学科、腹部急症外科继续救治。
记者亲历:早晚高峰校门口车辆拥堵
昨日早8时,记者来到了黄河路上的一家幼儿园附近。只见幼儿园正门所在的一条辅路被堵得水泄不通,很多私家车主将车斜停在路两侧。还有一位家长因为找不到停车位而直接横在路中间,让家人抱着孩子跑步去幼儿园,他却不顾周边此起彼伏的鸣笛兀自等待,约两分钟后送孩子的家长回到车里,此时马路上滞留的车辆已经从辅路蔓延到了主路,造成了一片区域的拥堵。
“每天早上和下午,一到幼儿园上下学的时间,就是我们周边居民的‘头疼时间’。我们开车时尽量避开这条路,除了太堵,有的家长还会带着孩子突然从周边停靠汽车的前方窜出来,让我们措手不及!”居住在周边的居民林颖说。记者了解到,私家车的普及让家长接送孩子带来的拥堵成为很多学校早晚高峰的难题所在。以处于联合路、长兴街、万岁街交会处的七十九中小学部为例,作为全市人数最多的小学,2000多名学生在每天上学和放学时间里,过马路家长和学生大约6000人次左右。“之前,这里是最经常拥堵的区域,为了配合交通部门缓解联合路的交通压力,学校制定错时放学方案。”七十九中小学部副校长尹震说。
据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我市校园周边停车场普遍不足,如果停车场充足,收费合理,很多家长坦言,他们愿意停到停车场,而不是乱停在马路上。
学校、家长和交警三方配合护安全
据了解,为解决上下学过程中学校门前交通安全问题,我市各交警大队也根据辖区内具体情况采取举措。以甘井子交警大队为例,研究了多种模式解决校园周边交通问题。在本学期开学前,甘井子交警大队就组织民警深入到辖区3所高中、21所中学、74所小学走访,听取各学校对校园周边交通管理的需求和建议,详细掌握了各学校地理位置、周边交通、接送学生家长车辆等情况。甘井子交警大队还推行“3+1”警校共建和购买第三方服务等模式联合抓好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管理。即在交通复杂、车流量大、事故易发路段的学校推行“3+1”警校共建模式,在学生上学、放学、上下晚自习时段,学校门口每天派出一名交警、一名教师、一名劝导员和一名学校保卫人员,对学校周边的道路交通秩序进行维护,规范停车秩序,确保学生出行安全。同时,按照甘井子区“政府向社会购买交通管理服务”的思路,积极推广郭家街小学的成功做法,由属地街道招聘交通协管员参与校园周边交通秩序管理。
但记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在保障学校周边交通安全问题上,也存在有社会车辆与学校之间的“矛盾”问题。比如有小学为保证学生上学时交通安全,在学生上学时段将学校正门前30米路段采取全封闭措施,不允许社会车辆通行。家长只要把孩子送至校前30米安全区即可。对此,家长们拍手叫好。但此举却让需在此路段通行的社会车辆认为是“不公平之举”。
如何确保校园周边安全,还需社会各界群策群力。读者朋友如果有好的建议,请与本报联系。热线电话:82561111。或者新浪微博@大连日报,或在大连日报微信平台留言。